舉例如北部五寮尖、劍龍稜,或是台中的鳶嘴山…… 這些路線沿途有許多人工架設的繩索、護欄或及其它輔助設施,降低路線難度。而這些路線,每年也都有多起不當使用繩子造成的意外。這些意外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?
有些朋友們在山上看到繩索,信奉『有繩必抓』的觀念,覺得有抓絕對比較安全。繩索能提升安全性,但那必須建立在繩索系統是「健康」且「被合理使用」的條件下,否則繩索也是有風險的。那麼要如何判斷繩索適不適合抓呢?
________
【繩子的判斷3步驟】 #步驟① 看一看 觀察繩索表面,是否有長青苔、發霉、毛邊、磨損、積沙積土、不正常變形、多處打結。最重要的,觀察繩子的固定點(繩子最上方綁在哪裡)。同時記得看一下有沒有人正在拉繩,安全考量,建議一條繩一次只能一個人拉
#步驟② 拉一拉 除特殊材質的繩索外,大多健康繩子都有一定的柔軟度與韌性、延展性。同時先拉一拉繩子,看看其是否穩固可靠、使否有勾到任何東西
#步驟③ 合理使用 登山路線上的人造設施,難以妥善維護,強度和安全性都無法保證,因此只能扮演「輔助」角色。真的需要時再稍微借力,而非全程使盡全力拉。
#原則上建議 同樣材質的繩子原則上抓粗不抓細,然而山上繩況難說,若情況允許建議將整把繩子都抓起來,避免單一繩索斷裂的風險。
_______
下次大家在通過有繩索地攀爬路段時,若有額外心力,記得多注意眼前的繩索,伸手抓之前多思考 「它健康嗎?」 「有需要抓他嗎?」 「這樣使用合適嗎?」 「比起抓繩子,有沒有更好的手點可以選?」
平時也可以透過練習攀岩,加強自己通過地形的能力,讓我們不再被地形和繩索給束縛。一起成為安全且自由的登山者
Comentários